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咨询 > 知识产权纠纷

小区电力设施产权的法律规定

2022-11-16 09:31
立即邮件预约

物业管理用房和公共设备设施的产权归属于全体业主所有。

市政设施分几种:

1、能源供给,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56130水、电、燃气等,在用户端计量表后的部分,产权归业主;计量表以前(含表本身),产权归供给方。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等,入户端口以内的,产权归业主;入户端口以前部分归供应商。

2、市政供暖或地区集中,供暖入户节门以后的设备设施归业主,节门以前(含节门)归供暖方;小区锅炉供暖的,节门以前部分归全体产权人共有,节门以后归使用业主。

3、市政排污管道等,以小区建筑红线为界,红线内归全体产权人;红线外归市政部门。

扩展资料: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二)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

(四)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

(五)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并享有被选举权;

(六)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七)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八)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九)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业管理条例

物业用房和公共设备设施的产权归属体业主所有市政设施分几种:1、能给,如水、燃气等,在用户端计量表后的部分,产权归业主;计量表以前(含表本身),产权归供给方。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等,入户端口以内的,产权归业主;入户端口以前部分归供应商。2、市政供暖或地区集中,供暖入户节门以后的设施归业主,节门以前(含节门)归供暖方;小区锅炉供暖的,节门以前部分归全体产权人共有,节门以后归使用业主。3、市政排污管道等,以小区建筑红线为界,红线内归全体产权人;红线外归市政部门4

住宅小区含居住区、小区、组团及单栋建筑物。所称部分配套市政设施建设,主要是指住宅小区内道路、排水(雨、污水)工程管线建设。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产权归住宅小区业主所有,按照《物权法》等要求进行维护。公共场所、公用设施、物业服务用房的产权归属:《物权法》规定,建筑区划内的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全体业主共有。业主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新建物业在规划建设时,应当建设必要的物业管理配套设施,制定物业管理实施方案。开发建设单位在移交住宅区时,应当按照住宅区总建筑面积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这个各地区分配的不一样,可参照各地的物业管理办法实施)无偿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用房,其产权属该住宅区全体业主共有。”

物业管理用房是在相关的物业管理区域内由开发商提供给物业管理企业免费使用的活动用房,其产权按规定属于全体业主所有。公共设施设备物业区域内的归全体使用人所有。

任何单2113位和个人不得在距电力设施范围500米内(指5261水平距离)进4102行爆破作业1653。因工作需要必须进行爆破时,应当按国家颁发的有关爆破作业的法律法规,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并征得当地电力设施产权单位或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报经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批推。在规定范围外进行的爆破作业必须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

虽然国外有关公共设施的理论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地步,但我国法学这一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研究只涉及到了一些具体层面的问题以及外国一些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的介绍,尚未形成一个专门的体系。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理论、相关概念并结合我国的实践,对国有公共设施的概念、主体、相关法律关系、权利救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国有公共设施是一类有形的公共产品,具有国家所有、提供公用、非营利性等特点,具有特殊公法地位,应适用特殊的规则。其所涉及的四类主体: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使用者之间形成了各种行政法律关系,应受宪法、行政法规制。对于相对人的保护,目前国家赔偿法的制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更完备的国有公共设施的国家赔偿和补偿制度有待建立。一、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法具有独立的审批权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批,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赋予环保部门的行政许可权。在审批过程中,环保部门对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依法自主作出审批决定。建设单位委托评价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环保部门的审查对象,环保部门没有义务完全接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结论。根据法律规定,环保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权做出同意、否决或者要求修改的审批决定。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专家意见,由于评价单位和专家个人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实际存在评价结论失实和意见不尽准确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3条特别规定: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建设公共卫生设施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设置医疗机构的环境管理规定1.关于建设项目选址的环境保护规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87年3月20日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第10条规定:建设项目的选址,必须全面考虑建设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选址地区的地理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收集建设地区的大气、水体、土壤等基本环境要素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制定最佳的规划设计方案。第11条规定:“凡排放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废渣(液)、恶臭、噪声、放射性元素等物质或因素的建设项目,严禁在城市规划确定的生活居住区、文教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和自然保护区等界区内选址。”第14条规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烟雾、恶臭、噪声等物质或因素的建设项目与生活居住区之间,应保持必要的卫生防护距离。”2.关于公共卫生设施选址的特别要求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5月14日发布的《关于加强非典防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通知》(环发〔2003〕87号)明确规定:“涉及新建、扩建、改建“非典”防治及有关公共卫生设施项目的环境影响审批应重点做好合理布局,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并设置防护距离。”此外,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1994年8月29日)第15条、第16条的规定,设置医疗机构应当分析选址与周围食品生产经营等单位布局的关系。该细则第20条进一步规定,对申请设置医疗机构选址不合理,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不合理的,不予批准。3.关于医疗废物的环境管理规定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2003年6月16日发布)第2条的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又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保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公安部1998年1月4日发布,环发〔1998〕89号)的规定,“从医院、医疗中心和诊所的医疗服务中产生的临床废物”,属于该目录列举的第一类危险废物,即“医院临床废物(HW01)”。因此,环保部门对产生医疗废物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选址布局和卫生防护的要求。三、关于反映的问题你局请示和案件背景资料反映,某医院拟选地址位于旅游、度假、餐饮密集区,且该医院与其周围先前已经存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之间不具备设置必要防护距离的条件,所在地环保部门经审查认定该医院与周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环境功能上具有不相容性,并批复“该地不适宜建医院,请另行选址后再报环保部门审批”。根据前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和国家关于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要求,环保部门的批复并无不当。